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

第七章:「意」之內涵初探

「凡此皆是意,不在外面。」
《太極拳經》

如果我突如其來問你,「什麼是『意』」?你腦中的第一個答案是什麼?

意念?意志?意向?留意?注意?…

原來在日常的語言中,「意」竟有那麼多不同的用法。在古籍中,「意」的本義又是什麼呢?

《說文解字》的說法是:「意,志也」。可能是白話文中「意志」一詞的由來,和英文中的 ‘will’ 意思相近。《春秋繁露‧循天之道》的解釋是:「心之所謂意」。可能是白話文中「意向」一詞的由來,和英文中的 ‘intention’ 意思相近。

熟悉太極拳經典的讀者一定發現,在《太極拳經》、《十三勢行功歌訣》和《十三勢行功心解》中,「意」這一字竟重覆了十一次。可見此字的重要性。如果用現代漢語,這十一次出現的「意」字,該作怎樣解釋呢?

這麼重要的一個字,在近代有關太極拳的書籍中,我仍未能找到滿意的答案。令我有所領悟的,是老師給的一句話:「動起來的氣就是意。」

在拳道論述中,「意」與「氣」是密切相關的。身體在「鬆」的狀態下,釋放出來的內氣流動性強,受精神意志指揮。指揮必定有所趨向。而受精神意志指揮,動起來的氣稱為意。所謂「以心行氣」,「心為令,氣為旗」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。身體在「鬆」的狀態下,「心」去到那裡,氣在可及的埸勢範圍內,會跟到那裡。氣有多大,能霸佔的埸勢就有多大。

「心」之所向,往往表現在眼神中。眼神把氣聚焦地導向攻擊的目標,「發勁須沉着鬆淨,專主一方。」

惟有動起來的氣,才能「上下前後左右皆然」,「有上即有下,有前則有後,有左則有右」,才能「無使有缺陷處,無使有凹凸處,無使有斷續處」。這裡講的是氣的勢。

老師喜歡借用《封神演義》中的詩句來表達拳學體會:「心似白雲常自在,意如流水任東西。」

其中的「心」與「意」,你能體會嗎?

沒有留言: